我们的印象中,有些小孩长的高,有些小孩长的矮,并不是特别的事,但孩子身材矮小,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症,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呀。
近年来,儿童矮小症患病率逐年升高,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》显示,我国儿童矮身材发生率约为3%,也就是说,4至15岁需要治疗的矮小患儿却高达700万人。
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环境下,身高较正常的同种族、同年龄、同性别人群的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(-2SD)(即大约8-10cm)以上或低于第3个百分位以下。
此外,还可以从生长速度方面判断,对于0~3岁婴幼儿,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/年;3岁~青春期,增长速度小于5厘米/年;青春期,增长速度小于6厘米/年,就有可能是矮小症,需要及时找专家评估了。
体型正常、生长缓慢性矮小
患儿外观均匀性矮小,表现为生长缓慢。最常见的疾病为生长激素缺乏症(GHD)。其他原因还有:环境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矮小、染色体病变引起的特纳综合征、慢性疾病(如营养不良、慢性肾脏疾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慢性哮喘等)引起的矮小症。
体型不匀称性矮小
这类患儿外观不匀称性矮小,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,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、成骨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。
体型正常、生长速度正常的矮小
这类患儿外观为匀称性矮小,且每年的生长速度正常,常见于家族性矮小症。
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,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(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症),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,最终身高只能达到130厘米左右;
发性中枢性早熟;
宫内发育迟缓儿有1/3成年后身材矮小;
甲状腺功能低下;
家族性矮身材;
其他疾病,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(Tumer综合征)、某些代谢性疾病(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、肾小管酸中毒等)和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。
合理营养
蛋白质是骨骼与肌肉生长的能量来源,同时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,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。
适量运动
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,同时,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,对孩子增高有帮助。
充足的睡眠
生长激素的分泌时间一般是在晚上9点到凌晨1点,为高峰值,在深度睡眠的状态下10点后,达到分泌最大值。
孩子的身高关系到孩子的升学、就业、婚姻等,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状况,如果孩子出现生长缓慢的情况就应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就诊,在骨骺闭合前治疗(女孩一般骨龄14岁,男孩一般骨龄16岁就会闭合),年龄越小,效果越好,治疗越早,效果越好。